你是否曾經想過,明明已經天天刷牙了,為什麼還要定期到牙醫診所洗牙呢?其實,刷牙雖然能夠去除表面的污垢與牙菌斑,但仍有一些隱藏的威脅需要專業的清潔方式來解決。接下來,我們將從清除牙結石、維持牙周健康,以及解答常見迷思的角度,深入探討洗牙的重要性。
很多人覺得每天認真刷牙就夠了,但其實刷牙只能清理掉表面的髒東西,口腔中其實有許多我們看不到的小小空間,像牙齦和牙齒間就有一個0.5~3mm的小小縫隙,牙刷是無能為力的。而這些刷不到的地方,久了就會累積牙菌斑,甚至變成牙結石。
牙結石一旦形成,僅靠牙刷是無法清除的。牙醫師會使用專業的超音波洗牙機,利用震動將牙齒表面的牙垢與牙結石逐一剝離。這項過程既精準又有效,能確保牙齒清潔,讓牙齒恢復健康狀態。
如果長期不清理,牙結石不但會讓牙齒看起來髒髒的,還是細菌滋生的溫床,可能引發牙周病、牙齦發炎,甚至讓牙齦萎縮。定期洗牙就像給牙齒做深層清潔,能把這些看不見的敵人通通趕走,讓你的牙齒乾淨又健康!
你知道嗎?牙齒的健康不只侷限於口腔而已,更會擴及到全身的健康,為什麼會這樣說呢?在口腔裡的細菌如果囤積過久,會產生發炎物質,經由血液、喉嚨、氣管等進入身體裡面,進而惡化或造成各種疾病。最常被討論的就是糖尿病與牙周病關聯,口腔牙周組織發炎所產生的物質,會降低胰島素的利用,加劇患者的病情;相反地,如果能避免牙周病,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問題也會大幅改善!
除此之外,牙齒健康也會影響心臟血管及呼吸道疾病,如果有定期洗牙,不僅是為了維持牙齒的健康,還可以檢測口腔問題,更是在避免原有疾病惡化喔,可以說是一舉多得!因此,千萬不可以忽視洗牙的重要性!
根據衛生部門的建議,每半年應進行一次洗牙檢查,至少也應一年一次。而容易有口腔問題、併發症風險較高的族群(如孕婦及糖尿病患者等)則建議每三個月洗牙一次,以確保在口腔環境更為敏感的時期,能得到充分的保護。
衛生福利部健保署規定,13歲以上民眾,每半年就有一次洗牙健保給付,只要支付掛號費就好喔!而以下族群,則享有每三個月一次的洗牙健保給付,幫助減少牙周病與併發症的風險:
完成洗牙後,可能會感到牙齒有些痠軟或敏感,這是正常的短期反應。通常,這些症狀會在1至2周內緩解。然而,若疼痛持續或有其他不適,應立即尋求牙醫師的評估,以排除潛在問題。
這是許多人對洗牙的常見誤解。實際上,超音波洗牙機並不具備刀刃,它是透過高頻震動的原理進行清潔,不會對牙齒結構造成損害。只要由專業牙醫師操作,就完全不需要擔心!
洗牙可能讓牙齒變薄也是常見的迷思。事實上,洗牙僅清除牙結石與牙垢,並不會削減牙齒本身的結構。若感覺牙齒變敏感,通常是因為牙結石被清除後,牙齒表面更直接接觸到外界環境所致,這種敏感會隨時間逐漸改善。
牙齦出血可能是因為牙菌斑長期堆積導致牙齦發炎,而在洗牙過程中被清理的結果。當牙齦健康恢復後,出血情況通常會明顯改善。但如果出現持續出血問題,還是要去找專業牙醫師評估喔!
洗牙並非繁瑣的程序,而是現代人維護口腔健康的一大助力。透過每半年一次的定期清潔,不僅能讓牙齒保持亮麗,更能保障整體健康。現在就與您的牙醫聯繫,為自己的牙齒安排一次全面的進廠保養吧!
追蹤健康盟粉絲專頁,快速學習牙科衛教知識
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健康盟Health League(@healthleague)分享的貼文
健康盟Health League(@healthleague)分享的貼文